美國多所大學拒絕托福拼分,why?
自托福拼分政策(即“My Best Score”)出臺以來,引起了不少家長和學生的關注。關于這一政策的具體優(yōu)劣勢以及帶來的影響,我們不在此討論。然而,近期美國大學頻頻曝出不接受拼分的消息不脛而走,托福這次調整似乎失去了原本的意義。
值得探究的是,先于托福提出的SAT、ACT考試拼分政策,卻在大學間普遍接受。同作為申請美國大學的必備考試,究竟為何托福拼分受挫,SAT、ACT拼分卻被認同?今天,我們就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。
較近又一所大學提出不接受托福拼分政策——加州大學系統(tǒng)。
加州大學對此的態(tài)度是:
a.不接受拼分政策,依然只看較高分;
b.學生不得在其UC申請中報告拼分。(不接受SAT/ACT拼分)
c.依然接受用雅思成績代替托福。
除此以外,還有9所大學明確表示不接受托福拼分。分別是:
Harvard University
Columbia University
University of Chicago
Northwestern University
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
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
New York University
University of Illinois-Urbana Champaign
University of Pittsburg
美國大學為何接受SAT拼分?
在美國好學校的入學評估中,都會有一個客觀打分的過程。
評估學術表現(xiàn)的時候,會考慮GPA、SAT/ACT、SAT2成績,為了方便對比學生,往往會需要將SAT/ACT/SAT2等成績轉換成一個標準分,在將SAT轉化成標準分的時候,美國大學不考慮總分,而是分別計算SAT的閱讀和數(shù)學兩部分的分數(shù)。
所以,美國大學必須有一個政策是僅接受某個總分較高分那次SAT考試的兩個部分的分數(shù),還是接受多次SAT考試的成績,但取單科較高分。
另外,U.S.NEWS排名需要美國大學提供其錄取學生的SAT/ACT成績,如果采用拼分政策,會讓錄取的學生的分數(shù)提高,有利于排名,所以大家看到的某個大學錄取學生的SAT分數(shù)段大部分是經過拼分的分數(shù)。
可以說,SAT成績是美國大學錄取學生中納入客觀評分系統(tǒng)的一個指標,但托福卻不是。
托福成績并沒有多重要
另外一個重要原因,不少美國大學允許在美國或者其他英語為母語國家就讀高中,(一般需要就讀3年或者4年)的學生可免于提交托福成績,也有大學接受使用SAT/ACT/IB/ALEVEL等成績替代托福。美國大學的客觀評分系統(tǒng)中一般并沒有托福這一項,這就造成是否拼分(技術問題)對于美國大學來說并沒有這個必要性。
還有一些實際錄取的情況,大學申請者往往托福成績會高于大學錄取的基本要求。如果再接受拼分,這個要求會更低,那么也就不成立了。
接受生托福拼分與大學錄取要求相悖
對于學生來說,語言是一個非常大的障礙,甚至是較大的障礙,美國大學還是希望學生取得好的托福分數(shù)來證明其語言水平,拼分政策會降低學生繼續(xù)提高語言以及托福水平的動力。